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茅山:道教福地 十万朝山客远来(图)

茅山:道教福地 十万朝山客远来(图)

2010-11-3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中华遗产   作者:心斋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道教名山

 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茅山道长杨世华说:“茅山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堆积着丰厚的历史,浸润着丰富的中国道教文化;每一处建筑、每一个景点都折射、传递着悠久的历史信息。”

  相传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辛氏时期,就有展上公在句曲山伏龙地(今茅山镇玉晨村)修炼。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在玉晨观修炼,秦时李明真人在古炼丹院(今乾元观)修炼。西汉时有茅氏三兄弟茅盈、茅固、茅衷在此修炼得道。西晋时女道人魏华存修道于茅山是见诸史籍记载的,她被尊为茅山宗的开山太师。东晋许谧、许父子曾在茅山修炼,并与杨羲合造《上清经》,创立了茅山上清派。后来得道的葛洪也在茅山抱朴峰上修炼并著书立说。晋末至宋、齐、梁时期,茅山修道者日众,比较著名的有马朗、马罕、陆修静、孙游岳、钱妙真、陶弘景等。

  茅山道教是著名的三大符派之一,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,也是中国道教茅山宗的摇篮,同时又是“三茅真君”筑庵修道的栖身之处所。历史上茅山高道辈出,《茅山志·序》对茅山的评价是“诏诰之隆,仙真之异,洞府之邃,坛之传,人物之伟,楼观之盛”。特别是刘宋时期,茅山作为当时都城金陵的后山,朝廷聚兵御敌、帝王掌山执教安民、官僚士族避世归隐、文人骚客抚琴弄墨、善男信女朝圣等无不聚集于此。在教理教义上,茅山宗创始人陶弘景主张敞开山门,兼修儒、释,以开放的姿态融汇众派以丰富自身。由于当地民众侍奉“三茅”之风盛行,故茅山道教形成了既尊“三清”又尊“三茅”的宗教信仰文化。

  茅山的宫观道院曾以“甲天下”著称。自东汉明帝永平二年(59年)建白鹤庙,南朝时建 “曲林观”,至梁代时茅山已有知名道馆五十余处,精舍十多处。最鼎盛时,茅山道院多达257处,有房屋五千余间。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,至清末,尚存“三宫五观”。三宫为九霄万福宫、元符万宁宫、崇禧万寿宫,五观为德佑观、仁佑观、玉晨观、白云观、乾元观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茅山